過敏也會引發濕疹

來源:摘自【新醫學週刊第2486期】

  春季來臨,氣候變的潮濕溫暖,正是濕疹好發的季節。中醫師賴淑婷表示,師診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為具有多型性皮損和有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症性、遲緩型變態反應。病情容易反復,可以多年不愈。其發病往往與過敏體質及神經因素、精神因素等有關。

  賴淑婷指出,濕疹的表情多種多樣,可發生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常見頭、面、耳後、四肢遠端等,可對稱或不對稱發生。按其皮損的表現狀態分為急性濕疹、亞急性濕疹、慢性濕疹。慢性濕疹多由急性和亞急性轉化而來。患處皮膚較肥厚,呈暗紅色或褐色,表面粗糙有脫屑、結痂,出現苔癬化或皸裂,伴有色素沉著、抓痕、點狀滲出等。皮損比較局限,搔癢較劇或是陣發性,遇熱或入睡時搔癢尤為嚴重。病程遷延不愈,可達數月或數年。

  過敏與濕疹密切相關,因室內空氣品質不佳而引發皮膚病的事時有發生,有過敏症的人盡量不要用地毯,因為地毯很容易吸附塵土和一些微小顆粒,如螨蟲、黴菌孢子等。食物過敏是日常生活中普遍性的問題,如海鮮、芒果或食品添加物的防腐劑、香料、香料、色素添加劑等;而接觸類的過敏原多間家用化學用品如洗潔劑、漂白水、洗碗精等。

  賴淑婷說,中醫認為濕疹其中「濕」是主要因素,由於濕邪黏膩、重濁、易變,故病多遷延,形態不定。發病初起為風濕熱邪於肌膚,濕熱蘊結於內,薰蒸於外,或血中毒熱,此時多與心、肝有關。病情遷延,濕熱留戀,濕阻成瘀,或血熱博結成瘀,致風濕熱瘀倂重之勢。本病後期,風熱傷陰化燥,瘀阻經絡,血不營膚或氣陰兩虛或血虛風燥,後期多與肝、脾有關。

  濕疹之治,清熱解毒,袪風利濕和中為主,然袪風之中,要注意養血活血,因血行風自散,除濕之時,要注意健脾,脾見則濕易化,清熱要注意解毒,毒化則病易愈。

  賴淑婷提醒,患者應注意皮膚的清潔衛生,避免搔抓及用熱水、肥皂水燙洗。急性期切勿塗抹刺激性強的外用藥,少吃易致敏和刺激性的食物,不帶仿製或假的金屬飾品,避免對鎳鉻等金屬過敏;衣物以棉質為主,經常清洗冷氣和保持空氣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