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針灸教育的特色

來源:2013.4.25 摘自【新醫藥週刊第2485期】

  中醫針灸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屬於傳統醫學的重要部分。中醫的針灸治療源遠流長,近年來在國際上亦漸受到重視。

  日本帝京平成大學針灸學科教授王曉明在中國醫藥學術論壇中表示,中國、台灣及日本大學針灸教育各有千秋。在日本針灸分成針師跟灸師,必須糾受3年以上的正規教育,並通過國家考試統一的針師、灸師考試,才能取得資格。

  明治時代的日本政府全面導入西洋文化,西洋醫學成為主流醫學,而針灸等漢方醫學等被廢止。此時期,做為視覺障礙者的救濟措施,僅容許盲人學校學習,因此,針灸醫學才得以保存。在1948~1998年穩定發展時,針灸教育才逐漸步入復興軌道,以三年制的針灸專門學校為主,按國家法規明確了針灸教育體制。

  由於針灸教育法規的緩和、日本國民健康意識的提高以及整合醫療(Complementary & Alternative Medicine) 興起的影響,針灸教育設施急速增加。至1998年為止,日本針灸教育設施共75所,現今已增至159所,數量增至2倍左右。

  王曉明說,最早中醫學經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南北朝時期,梁文帝將「鍼經」贈與日本欽明天皇;南北朝時僧人知聰,攜帶《明堂圖》、《針灸甲乙經》等醫書160卷東渡,為中國針灸學傳播於日本的先驅者。西元651年,日本創立了第一部法典「大寶律令」,以唐代醫學制度為藍圖,設立鍼師、鍼博士、鍼生,規定針灸教育為7年。這一時期,對中國醫學的接受度及傳承的基礎上,形成日本的特色針法。其代表是御薗意齊氏的打鍼法和腹診法,杉山和一氏的管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