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內外傷辨惑論
黃耆一兩,當歸二錢酒洗
補氣生血
勞倦內傷,氣弱血虛,陽浮外越。肌熱面赤,煩渴欲飲,脈洪大而虛,重按無力,以及腹人經期,產後虛發熱頭痛或瘡瘍潰後久不癒合者
貧血,白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椎-基底動脈缺血性腦病,婦產科疾病,潰瘍性結腸炎,風濕性關節炎,肝損傷,局限性水腫,慢性舌炎,口腔炎,視網膜炎,心動過速,末梢神經炎,復發性口瘡,老年性皮膚瘙癢,冠心病,室性早搏,病毒性肝炎,腎小球腎炎併發腎衰竭,尿血等
血實則身涼,血虛則身熱。或以飲困勞役虛其陰血,則陽獨治,故令肌熱、目赤、面紅、煩渴引飲。此證純象傷寒家白虎湯之證,但脈大而虛,非大而長,為可辨耳。《內經》所謂脈虛血虛是也。當歸味厚,而陰中之陰,故能養血,而黃耆則味甘補氣者也。今黃耆多於當歸數倍,而曰補血湯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於無形之氣故也。《內經》曰:陽生陰長,是之謂爾。
此足太陰、厥陰藥也。當歸氣味俱厚,為陰中之陰,故能滋陰養血;黃耆乃補氣之藥,何以五倍於當歸,而又雲補血湯乎?蓋有形之血,生於無形之氣,又有當歸為引,則從之而生血也。經曰:陽生則陰長,此其義耳。庵曰:病本於勞役,不獨傷血,而亦傷氣,故以二藥兼補之也。
凡輕清之藥皆屬氣分,味甘之藥皆能補中。黃耆質清而味微肝,故略能補益,《神農本草經》以為主治大風,可知其性也。此方主以當歸之益血,倍用黃耆之輕清走表者為導,俾血虛發熱,鬱於皮毛而不解者,仍從微汗泄之。故症象白虎,不再劑而熱即如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