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傷寒論

甘草炙,枳實破水漬炙乾,柴胡芍藥各十分

透邪解鬱,疏肝理脾

1.四肢厥逆,手足不溫,或身微熱,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下痢下重,脈弦 2.肝脾不和,脅肋脹悶,脘腹疼痛,脈弦

高血壓,胃腸神經官能症,蛔蟲症屬於肝鬱,肝脾不和證候者,膽囊炎,膽石症,慢性腸炎,以及婦女更年期綜合徵屬於肝鬱證候者

 

金‧成無己《注解傷寒論》1144

四逆散以散傳陰之熱也。《內經》曰:熱淫於內,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枳實甘草之甘苦,以泄裏熱;芍藥之酸,以收陰氣;柴胡之苦,以發表熱。

明‧吳崑《醫方考》1584

此陽邪傳至少陰,裏有結熱,則陽氣不能交接於四末,故四逆而不溫。用枳實,所以破結氣而除裏熱;用柴胡,所以升發真陽而回四逆;甘草和其不調之氣;芍藥收其失位之陰。

清‧尤怡《傷寒貫珠集》1810

夫邪在外者,可引而散之;在內者,可下而去之;其在外內之間者,則和解而分消之。分消者,半從外半從內之謂也。故用柴胡之辛揚之,使從外出;枳實之苦抑之,使其內消。而其所以能內能外者,則樞機之用為多。故必以芍藥之酸益其陰,甘草之甘養其陽。曰四逆者,因其所治之病而命之名耳。

 
中國醫藥大學 - 學士後中醫學系 版權所有 © School of Post-Baccalaureate Chinese Medicine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