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傷寒論
麻黃
去節二兩,
附子
炮去皮一枚破八片,
細辛
二兩
助陽解表
陽虛外感,身發熱,惡寒甚,雖厚衣重被,其寒不減,精神疲倦,脈沉弱者
虛弱者及老人的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支氣管喘息、肺炎、鼻炎、蓄膿症,三叉神經痛,風冷頭痛
清‧柯琴《傷寒來蘇集》1662-1722
少陰主裏,應無表症,病發於陰,應無發熱,今始受風寒便發熱,似乎太陽而屬之少陰者,以頭不痛而但欲寐也。《內經》曰:逆冬氣而少陰不藏,腎氣獨沉,故少陰之發熱而脈沉者,必於表劑中加
附子
,以預固其裏。蓋腎為坎象,二陰不藏,則一陽無蔽,陰邪因得以內浸,孤陽無附而外散耳。夫太陽為少陰之表不得不開;沉為在裏,少陰之本不得不固。設用
麻黃
開腠理,
細辛
散浮熱,而無
附子
以固元氣,則少陰之津液越出,太陽之微陽外亡,去生遠矣。惟
附子
與
麻黃
並用,內外調,則風寒散而陽自歸,精得藏而陰不擾。此裏病及表,脈沉而當發汗者,與表病及裏,脈浮而可發和者徑庭矣。若得之二三日,表熱尚未去裏症亦未見,
麻黃
未可去當以
甘草
之和中,易
細辛
之辛散,佐使之任不同,則
麻黃
之勢亦減,取微汗而痊,是又少陰發表之輕劑矣。二方皆少陰中風托裏解外法。
清‧汪昂《醫方集解》1682
此足少陰藥也,太陽證發熱,脈當浮,今反沉,少陰證脈沉,當無熱,今發熱,故曰反也,熱為邪在表,當汗,脈沉屬陰,又當溫,故以
附子
溫少陰之經,以
麻黃
散太陽之寒而發汗,以
細辛
腎經表藥,聯屬其間,是汗劑之重者。
中國醫藥大學 - 學士後中醫學系 版權所有 © School of Post-Baccalaureate Chinese Medicine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