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科植物

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脹果甘草 G. inflata

光果甘草(歐甘草) G. glabra

的乾燥根及地下根狀莖。

削去外皮栓皮者,稱為粉甘草。

補脾和胃益氣,潤肺止咳祛痰,緩急止痛,緩和藥性,調和諸藥。

【禁忌】 中滿證忌之。
【性味】 味甘,生平炙溫。
【功能】
  1. 生用氣平,補脾胃不足,而瀉心火。
  2. 炙用氣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
  3. 入和劑則補益,入汗劑則解肌,入涼劑則瀉邪熱,入峻劑則緩正氣,入潤劑則養陰血。
  4. 能協和諸藥,使之不爭,生肌止痛,通行十二經,解百藥毒,故有國老之稱。
【性狀】 大而結者良。
【炮製】 補中炙用,瀉火生用。
【配伍】 白朮、苦參、幹漆為使,惡遠志,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然亦有並用者。
【備註】
  1. 「入涼劑則瀉邪熱」:白虎湯瀉心湯之類。
  2. 「入峻劑則緩正氣」:薑附加之恐其潛上,硝黃加之恐其峻下,皆緩之之意。
  3. 「入潤劑則養陰血」:炙甘草湯之類。
  4. 「解百藥毒」:凡解毒藥並須冷飲,熱則不效。小兒初生拭去口中惡血,綿漬汁令咂之能解胎毒。
  5. 「中滿症忌之」:甘令人滿,亦有生用為瀉者,以其能引諸藥至於滿所,仲景治痞滿有甘草瀉心湯,甘草得茯苓則不資滿,而反泄瀉。
  6. 「達莖中腎莖用梢」:梢止莖中痛,淋濁證用之。
  7. 胡洽治痰癖十棗湯加甘草,東垣治結實與海藻同用,丹溪治勞瘵,蓮心飲與芫花同行。非妙達精微者,不知此理。
 
甘草,依用途不同,有使用乾者,名生甘草,亦有需蜜炙者,名炙甘草:瀉黃散(又名瀉脾散)、完帶湯酸棗仁湯甘麥大棗湯小兒回春丹蘇子降氣湯定喘湯橘皮竹茹湯血府逐瘀湯復元活血湯溫經湯黃土湯川芎茶調散大秦艽湯消風散鎮肝熄風湯杏蘇散清燥救肺湯麥門冬湯平胃散防己黃耆湯當歸拈痛湯苓桂朮甘湯實脾飲獨活寄生湯滌痰湯清金化痰丸海藻玉壺湯苓甘五味薑辛湯半夏白朮天麻湯定癇丸止嗽散清暑益氣湯健脾丸防風通聖散五積散布袋丸、加味逍遙散、甘露飲香砂六君子湯涼膈散十全大補湯五淋散身痛逐瘀湯桔梗湯苓甘五味薑辛湯桂枝芍藥知母湯芍藥甘草湯芎歸膠艾湯越婢加朮湯桂枝龍牡湯保產無憂散小續命湯辛夷散龍膽瀉肝湯普濟消毒飲導赤散陽和湯羚角鉤藤湯冷哮丸養陰清肺湯調胃承氣湯四君子湯舟炙甘草湯白虎湯瀉白散理中丸小建中湯四逆湯回陽救急湯當歸四逆湯小柴胡湯逍遙散四逆散半夏瀉心湯真人養臟湯朱砂安神丸紫雪丹柴胡疏肝散厚朴溫中湯旋覆代赭石湯生化湯桃仁承氣湯小薊飲子大定風珠藿香正氣散八正散羌活勝濕湯二陳湯溫膽湯六一散桂苓甘露飲枳實消痞丸葛根黃芩黃連湯六君子湯清心蓮子湯黃連湯人參養榮湯華蓋散大青龍湯麻杏薏甘湯黃芩湯蠲痹湯葛根湯芍藥湯
中國醫藥大學 - 學士後中醫學系 版權所有 © School of Post-Baccalaureate Chinese Medicine of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